核心是覆盖 “资源潜力、地层条件、合规适配” 三大维度,确保选址和钻井方案科学可行。
地热储层埋深:明确目标储层的垂直深度范围,误差控制在 ±50 米内。
储层温度:通过物探或邻井资料推算,目标温度需≥40℃(温泉标准),标注温度梯度。
储层厚度与分布:确定有效储层(如砂岩、碳酸盐岩)的横向分布范围和垂直厚度,需≥10 米。
富水性:估算储层渗透系数(单位 m/d),明确单井出水量预估(目标≥50m³/h)。
地层岩性:自上而下梳理各层岩性(如黏土层、砂层、花岗岩),标注每层厚度和硬度。
断层与破碎带:排查钻井路径内断层位置、走向及活动性,避开大型活动断层。
地下水分布:区分浅层地下水与地热储层的水力联系,标注地下水水位和水质类型。
岩石抗压强度:重点测试储层及上部隔水层的抗压、抗剪强度,为钻头选型提供依据。
规划合规性:确认选址符合区域地热资源规划,远离生态红线、地下水源保护区。
环保要求:评估钻井废水、岩屑排放路径,明确周边敏感点(居民区、农田)的安全距离。
地下管线与设施:排查选址范围内地下管线(燃气、电力)、构筑物分布,避免冲突。
土地使用性质:确认地块使用权及钻井作业的土地适配性(如承重、作业空间)。
物探成果:包括重力、磁法、电法等探测数据,明确储层异常区位置。
化探数据:地下水化学组分(如矿化度、氟含量)、同位素分析结果,验证地热成因。
邻井参考:收集周边已建温泉井的钻井参数、出水量、水温等数据,对比分析。
岩芯采样:关键地层需采集岩芯样本,验证储层真实性和有效性。